《身体的立体结构网络》是台湾医师林两传先生所著,林先生实修实证,既是医生也练习五禽戏等传统功夫,本书是他多年经验结晶。无论古今中外,各式概念,术法万千,大道相通,本书值得用心阅读。另书籍资料来自互联网,侵权删除。
看见骨头
真正的「入骼有声」,其实只是肌肉系统最后鬆开,骨头滑入窝臼的一种轻微震动感, 是手下感受的声音,而不是耳朵听见的声音。
当我懂得了通霄师父的心法以后,所有之前治疗为什么有效的理由,或是治疗无效的原因,就似乎豁然贯通了。以前整骨归整骨,理筋归理筋,是分开的两件事,但是在师父的治疗理念中,基本上是同一件事。师父也有一些理筋的手法,但是基本上只是把太硬或固著不动的筋,鬆动开来,没有特別將一组筋中,出槽的一条归入槽中的概念,实际操作上,筋是跟著骨头动回去的。我用针针开筋的转折张力,可以使得调骨头时,筋容易跟著骨头走,跟师父理筋的意思是相同的。当筋没有鬆够,想要將骨头归位是没有用的。
由於明白整个筋的系统是被骨头带回去的,在那段时间裡,慢慢感觉到,筋骨还原的走向,隱约是有一个已经被设定的路线,於是脑中慢慢有了「势」的概念,结构在真正还原时,会有一种不得不然的走向,像水往低处沟渠流一般。「势」的概念,后来变成我治疗的核心,但是要等到我跟士林师父学完「华佗五禽之戏」后,整个对於「势」的概念才完全通透。
有了势的概念,加上学会了用骨头去引导,我发展出一种新的治疗概念,借用师父当年调骨头时的用语,叫做「封」,把骨头封住,做为系统还原时,肌肉骨头行进的路线。错缝的关节,关节面摸起来不平整,顺著不平整的骨头稜线,会有一个最高的稜角, 当把这个最突出的稜角调平的时候,关节就平了。所以先轻轻的旋转牵引调动骨头,使关节面对平,然后用手指轻轻顶著关节的上下骨头,算是一种固定的作用,使调整系统时,关节不会再滑开移位,这个动作叫做「封」。一开始要封住关节面的骨头时,手指是要出点力去固定的。接著就顺著「势」牵引整个系统,使肌肉重新在系统的调整动態中鬆解对位,当整个肌肉系统逐渐还原的时候, 牵引关节错缝的力量逐渐消失,封就不需要再用力,当肌肉真正还原的瞬间,关节会有一种滑动感,手指下顶著骨头的的感觉忽然消失了,附著在关节上面的肌肉韧带完全鬆开来,这时才是真正的筋骨归位。
在调整中,所谓的势,是循著一个让整个系统张力越来越小的路线行进,一开始试著用这种概念治疗时,这个还原的路线还是接近直线的弧,但是后来逐渐明白,这个路线並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弯弯曲曲前进的,每一个转折都是一条或一组肌肉还原时的方向,隨著手下感觉越来越清楚,行进路线的转折也越来越细腻,在这曲折还原的过程中,还原每一条肌肉。
用封骨治疗的概念,来还原系统,我用了很多年,直到清楚了筋膜系统的宏观及微观结构之间的关係,治疗时所依的,才转成系统裡的张力,及不同层次的对位,也才明瞭, 原来系统的还原,並不是一条条肌肉独立的还原,而是不同层次不同转向的网络重新对位。传统骨伤科一直流传著一句话,骨头归位时会「入骼有声」,我想大家都误解这句话了。就像现在的整脊医学,用力扳腰,腰椎会发出清脆响声,一般都认为这是骨头归位发出的声音,也就是「入骼有声」,其实这是完全不对的。当调整结构时,如果没有照著上面所说的,用势去还原整个筋骨系统,而用暴力强迫骨头使对位关节平整时,发出的声响,是肌腱在骨头上瞬间滑移摩擦来的。这与我所说的还原概念是完全不同也完全不对的。
我觉得真正的「入骼有声」,其实只是肌肉系统最后鬆开,骨头滑入窝臼的一种轻微震动感,只能在手下轻微的感觉到,而不会有声音发出的,是手下感受的声音,而不是耳朵听见的声音;如果真的发出声音,肌肉肌腱绝对不会真正的归位,那是看不见归位的方式、路径,暴力扯动所致。所以整骨时发出声音是绝对不对的。
在开始用封骨概念治疗后一年左右,有一天,我要一位病人面向墙壁,手扶著墙,我站在他的背后,双手搭著他的腰部,两个大拇指抵著他的骶髂关节,等於轻轻封著两个关节,然后要他原地踏步,在踏步的时候,顺著封著的关节,引著他的身体动,让他整个从脚到腰背的筋骨系统归位。那个时候我忽然有一种「看见骨头」的奇怪感觉,就是我的手完全掌握了手下骨头的动態,像眼睛看到前面的骨头人走路一般。
那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像是手长了眼睛一般,手下触摸的骨头动態,在脑中三度空间清楚的成像。我问泰山师父,这怎么一回事,师父说,这种直观的感受,这叫「触见」, 与听见、看见同样,是一种清楚明白的「见」到。
当我看见骨头以后,在治疗调整中,整个过程就变得宛如行云流水,因为只要手搭著骨头,要怎么样引,系统才是对位的,完全不需要思考,彷彿亲眼见到一般。我所要调整的局部骨架系统,藉著我手的触见,彷彿回家的路一般,不需思索辨別。这时候,才感觉我的伤科入门了,有点跟上通霄师父的脚步。
學習醫術最常陷入的困境:學了一大堆治病的方法,而沒有學會真正的看病人。泰山师父
师父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导师。阴阳五行的道理、术数的运用,佛道的根本世界观、道家修行的次第,修定,和禪宗的看话头功夫,都是师父教导我的。在我跟著通霄师父学习的时候,气功正流行,师父有时候也会用气功治病,眾师兄弟便一窝蜂跟著练功。那时师兄弟中刚好有人认识泰山师父,说是有道高人,道行很高, 可以指点我们气功,因此介绍我们去跟师父认识。
泰山师父陈万成,住在原本台北县的泰山乡,是我这一辈子最重要的精神导师。师父家贫,半工半读,没有什么光彩学歷,只有高中夜间部毕业,一切知识都由自学而来, 那无比的智慧我想应该来自上辈子的宿慧。他的职业是阳宅命相师,主要帮人用八字批流年、看阳宅,也用符篠替人化解灾厄。
师父既修道也拜佛,虽然修炼道家气功及养身之术,但修行走的是偏禪宗路子。师父常常说他的职业是非业,因为会干预別人因果。表面上师父像道士,既画符篠也办超度法会,但是我觉得师父在面对客人、帮他们解决难题时,其实是用他无比的智慧,在做心理諮商师的工作。
师父有些神通,但基本上不说。记得有一次,一个好朋友腰痛,那时我已经有点本事, 在看见骨头之后好几年了,也教了不少学生,但我医了他三个月,朋友的腰痛一点起色都没有,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他好不了,於是带去给师父看看。师父只说冲煞到了,画了一张符给我,要我带他去祖师神像前將符火化,我朋友在回去的路上,腰痛就好了。眾师兄弟跟著泰山师父练气功,一开始师父教大家导引小周天,气由会阴上督脉再沿任脉下经会阴过长强再上命门,这比一般导小周天多了长强到命门,这一段师父称可以润燥,才不会火气上升。练了一小段时间后,我的问题来了,所有师兄都似模似样的坐著, 认真练著,只有我一个人,坐著就打瞌睡,完全控制不了。別人打坐,我笑称自己永远在「打睡」。
我问师父导周天的目的是什么,师父说:「没什么,让你的心很忙而已!就像数息、念阿弥陀佛一样,让心专注在一件事情上,心就没有空想別的事。」我问师父:「不是要练功吗?那气功呢?」师父说:「没有『定』,哪有『功』。『定』是內门、外道的共法,不管哪一门,都要修定的。」导周天一开始的目的是为了修定,有了定以后,才有觉受,对自己身体有了觉受,才能控制;当对身体的掌控入细入微以后,自然能明白气与质之间的交互作用。整整一年多,师父为我一个人上课,一个星期一个早上,然后中午师母煮饭给我和师父吃。说是上课,其实是閒聊,无所不谈;閒聊中,我对生命的看法、对世界的认识, 逐渐被洗刷、重建。在那一年多裡,师父教我阴阳五行及术数的道理,包含在八字命理、相学、风水上的运用。也教我佛家、道家的根本世界观、道家修行的次第,教我如何修定, 以及禪宗的看话头功夫。
修定有非常多法门,师父最后为我选了一种类似行禪的功夫,就是我后面会谈到的走路练习。当我走路由数息而到隨息,觉受由粗而细,有了基本功夫,师父再告诉我「动中定」跟「静中定」的区別,要我练习的重心由动转入静中修炼。
师父说我做结构调整,是动中功夫,手搭在病人身上,病人筋骨的所有变化,在治疗中,我的手下要清清楚楚,这是一种动中定;在动作中,我手下清明觉知的念要一直持续不能断,始终了了分明的看著。没有动中定的功夫,像用顿挫的力量拉扯扭旋骨头, 在使用暴烈力量的过程中,那个看见病人的念是消失不见的,看见的定力一旦丟失了, 病人的结构变化就失去原本的清明控制,治疗有没有效果,变成只能是一种预期而已, 而不是一种像拿起杯子喝水进嘴裡的这种確定。
师父说,动中定的功夫,在走路中修炼、在工作中实践,功夫会越来越纯熟,这和以后参禪看话头动中修的功夫是一脉相通。这种医疗工作可以可以在动中修定,为以后长养慧命做准备,实在是好工作。但是动中定的功夫,终究比较粗疏,不若静中观看的细腻, 所以最后还要我修静中定。
师父告诉我静中定的原理,我自己发展出一套静中观动的功夫,慢慢手下的觉受才能遍及病人全身,才知道身体的变化是如此的精微。不过这些功夫的完成,虽然是受泰山师父启蒙、教诲,但主要还是等我跟士林师父练了华佗五禽戏之后,才真正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可靠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