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1.24点的上证大盘,像是某种古老的钟表,指针正好慢慢停在了十一月的清晨。
盘面红绿闪烁,交易大厅里,每一个人都像等着一场不知结局的审判。
就在这一天的开盘,我蹲在电脑屏幕前,手里的咖啡还没凉,突然弹出来一串数字和公告——002709,天赐材料,签下了近160万吨大单。
一瞬间,电解液板块的行情像是被泼了一盆热水,股价集体蹿升。
说实话,这种剧情换在小说里,多半会被编辑批评“太不真实”。
但金融市场的荒诞,往往比文学更有想象力。
如果你是这些“电解液人”中的一员,站在天赐材料签约现场,我猜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还是行业寒冬,一吨电解液价格一落千丈,现在却能靠一张协议换来板块沸腾。
你会相信,市场的极乐与地狱,其实只隔着一层透明的玻璃。
抛开场面上的喧嚣,我们回到事件本身。
天赐材料(002709)在11月6日晚间连发两份“大单”公告:子公司九江天赐与国轩高科签下2026-2028年度87万吨电解液产品的采购协议,随后又与中创新航签下三年内72.5万吨的供应协议。
加上之前和楚能新能源、瑞浦兰钧的协议,今年总签单量已达294.5万吨。
按目前电解液价格换算,这不是一笔小生意,是整个板块的“总动员令”。
消息刚一落地,电解液概念股齐刷刷拉升:江苏国泰、天际股份、多氟多、石大胜华直接封板,华盛锂电、海科新源冲上10%涨幅。
天赐材料自身也飙了8.6%。
短短一个早盘,超30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仿佛“电解液”这三个字获得了某种临时免死金牌。
要是你问我,哪位股民在这一刻没在心里小声喊“这波能赚回买咖啡的钱”,我大概率不会相信。
但如果只看表面的行情,就像只记得破案现场的血迹,却忘了追查背后的动机。
电解液和六氟磷酸锂价格今年8月以来突然反弹,六氟磷酸锂甚至从最低4.93万/吨飙到11.9万/吨,涨幅高达141%。
这一幕,让人想起小学化学老师讲的那句:“关键原料决定整个产业链的命门。”下游动力电池需求太旺,产能检修和供给缩紧,供需错配直接把价格推上高台。
新能源汽车装机量年增42.52%,像是有人在背后不断加柴烧火,电解液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决策者在发布会上说得很扎实:协议如果充分履行,对公司未来三年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上市公司惯用的说法,但背后的玄机其实挺有意思。
协议签了,能不能一纸兑现?
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
电池产业链里永远有太多变数:政策、技术、全球供应链,甚至一场风暴也可能把订单吹到别处。
所以,股市里的兴奋和谨慎,永远是硬币的两面。
有意思的是,三季报一出,整个电解液产业链里有10家上市公司,九成都报喜——减亏或净利同比增长。
多氟多以407%增幅笑傲江湖,石大胜华的武汉基地扩产也被分析师写进了“行业明灯”报告。
资本流向同样不含糊,11月融资加仓的电解液概念股排队上榜。
搞金融的人都知道,这种“一窝蜂涌进”有时候比技术分析还来得直白。
但市场喜欢热闹,分析师喜欢唱多,真实的产业周期却像一只没有表情的猫——你以为它在撒娇,其实它只是饿了。
我个人的立场,可能比大多数投资者要冷静一些。
不否认电解液板块现在有“景气度回升”,也不否认天赐材料的订单“够大够猛”。
但只要你长期盯盘,早就知道产业链的春夏秋冬,都是靠基本面和供需逻辑来推动。
六氟磷酸锂价格能涨140%,也能在下一个周期翻脸如翻书。
协议里的“预计量”不是石碑,履约过程中的变数,才是真正的考验。
举个现实的例子:2019年锂电池行业曾因补贴退坡,直接熄火一整年;2022年价格暴涨,整车厂喊“电池太贵”,结果上下游互相扯皮。
市场这条河流,流得快的时候能淹死人,流得慢的时候能渴死人。
天赐材料签下大单,短期内是“板块沸腾”,长期则是“业绩博弈”。
如果你只盯着今天的涨停,可能明天就得排队接盘。
顺着细节往下推演,还能看到电解液行业的复杂性。
技术壁垒并不高,扩产潮一来,各路玩家蜂拥而至。
产能过剩、价格战、行业洗牌,都是未来三年可能发生的故事。
多基地协同布局、降低物流成本、服务高效便利,这些听起来玄乎的战略,其实就是“如何在风大时不被吹翻”。
每一次行业逆转,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存量博弈。
订单固然好看,但市场真正需要的是“持续盈利能力”,而不是一时的风口。
说到这里,不得不自嘲一句,分析师的世界,往往是“昨天唱衰,今天唱多,明天装糊涂”。
金融圈的幽默,大多数时候都被K线图盖住了。
我们把“协议”当成未来的支票,其实是用概率换希望。
至于板块“沸腾”,只要哪天六氟磷酸锂“跳水”,估计又要轮到大家集体感叹“韭菜的命运多舛”。
当然,投资需谨慎这句话大家都听腻了。
真正值得思考的是:当产业链遇到不可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比如突发政策、原材料断供、海外技术变革,这些“大单”还能否兑现?
市场的理性与疯狂,就是靠这些细节来不断博弈。
最后,这场电解液的盛宴,或许只是周期里的一个章节。
你会选择相信协议的力量,还是更看重产业的长期逻辑?
当板块沸腾过后,谁才是真正的“剩者为王”?
也许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它值得所有投资者在夜深人静时,打开K线和公告,用自己的脑子琢磨一遍。
毕竟,市场从不奖励盲目的热情,也不会惩罚冷静的怀疑。
坐在屏幕前,看完这场“电解液大单签约秀”,我想起一句老话——“行情是给有耐心的人看的,机会是留给有逻辑的人赚的。”你觉得呢?
配资可靠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