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690 年,陈国都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桃花开得格外绚烂。陈庄公的妃子生下一位女婴时,满庭桃花竟无风自动,纷纷扬扬落在襁褓之上。太史占卜后断言:"此女容貌绝世,然命带桃花劫,将兴一国而亡两国。" 这位女婴,便是后来被称为 "桃花夫人" 的息妫。
作为陈国君主的次女,息妫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美貌与才情。她的眼睛如秋水般澄澈,肌肤胜雪,笑靥如花,被陈国百姓称为 "桃花仙子"。陈庄公请来楚国乐师教她音律,宋国画师授她丹青,齐国学者传她诗书。16 岁时,她已能弹奏《高山流水》,画工笔牡丹栩栩如生,更写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的诗句,成为陈国上下交口称赞的奇女子。
然而,美貌既是恩赐也是枷锁。公元前 684 年,陈庄公为巩固与息国的联盟,将息妫许配给息国国君息侯。这位 17 岁的少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息国的婚车。谁也未曾料到,这场看似普通的政治联姻,竟会引发春秋时期最惊心动魄的连环悲剧。
婚车途经蔡国时,息妫决定探望嫁给蔡哀侯的姐姐。蔡哀侯听闻小姨子貌美,亲自设宴款待。酒过三巡,蔡哀侯借着醉意向息妫伸出了咸猪手,言语轻佻道:"夫人容貌若此,真乃天姿国色也!" 息妫又羞又怒,拂袖而去,连夜赶到息国向丈夫哭诉。
展开剩余72%息侯勃然大怒,却深知蔡国国力强盛,自己无力抗衡。他想出一条 "借刀杀人" 之计:派人向楚文王献策,假意攻打息国,诱使蔡国出兵救援,楚国便可趁机伏击蔡军。楚文王早有吞并中原之心,立即发兵。公元前 684 年九月,楚军在莘地(今河南汝南)大败蔡军,俘虏蔡哀侯。
蔡哀侯被囚禁在楚国三年,对息侯恨之入骨。公元前 680 年,他向楚文王献上毒计:"息夫人之美,天下无双。若大王能得到她,胜过十万雄兵。" 楚文王本就是好色之徒,当即以巡视为名来到息国。在息侯设宴款待时,楚文王突然发难,派兵包围宫殿,将息妫掳回楚国。
面对楚国的刀枪剑戟,息妫想要投井自尽,却被楚将斗丹拦住:"夫人若死,息侯与息国百姓将尽遭屠戮。" 为保全丈夫和百姓,她含着泪登上了楚王的战车。息国灭亡后,息侯被降为城门守卫,而息妫则成为楚文王的夫人。
进入楚宫后,息妫始终沉默寡言。她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熊艰和熊恽,却三年不与楚王说一句话。楚文王追问原因,她垂泪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楚文王为博美人欢心,再次出兵攻打蔡国,将蔡哀侯囚禁至死。
在楚国,息妫展现出远超常人的政治智慧。她劝谏楚文王 "止戈为武",主张休养生息、重视教化。在她的建议下,楚国设立 "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 "初税亩",促进农业发展。短短几年间,楚国国力蒸蒸日上,为日后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 677 年,楚文王病逝,长子熊艰即位,史称楚堵敖。熊艰性格残暴,沉迷酒色,引起朝野不满。公元前 672 年,他企图杀害弟弟熊恽,熊恽逃到随国,联合随国军队反攻楚国,杀死熊艰自立,即楚成王。
楚成王年幼,由叔父子元辅政。子元早就垂涎息妫的美貌,在她寝宫旁建造豪华宫殿,每日歌舞宴饮,试图诱惑她。息妫让人传话:"先君以万舞演习战备,今令尹不用于仇敌,而于未亡人侧,不亦异乎?" 子元羞愧难当,率军攻打郑国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大败而归。
公元前 664 年,子元变本加厉,公然住进王宫,企图霸占息妫。楚国贵族若敖氏忍无可忍,申公斗班率军闯入王宫,斩杀子元,平息了这场持续八年的内乱。经此一劫,息妫身心俱疲,从此深居简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辅佐楚成王治理国家上。
关于息妫的结局,历史记载存在多种版本。《列女传》称她与息侯重逢后双双自杀,楚文王以诸侯之礼将他们合葬于汉阳桃花山,后人建 "桃花夫人庙" 纪念。而《左传》则记载她在子元之乱后继续辅佐楚成王,直至寿终正寝。无论哪种说法,她的故事都成为后世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对象。
唐代诗人王维写下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道尽她的无奈与深情;杜牧在《题桃花夫人庙》中感慨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对她的命运寄予深切同情。在民间,息妫被尊为 "平安神",河南息县、湖北黄陂等地至今仍有祭祀她的习俗。
息夫人的一生,是美貌与智慧交织的传奇,也是乱世中弱女子命运的缩影。她以一人之力影响三个国家的兴衰,用沉默诠释了对故国的忠诚,用智慧改写了楚国的历史。正如桃花夫人庙的楹联所写:"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 她的故事,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绽放。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可靠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