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德布特·霍顿,中文名海映光,是一位美国宣道会的传教士。他和妻子海慕德在中国甘青边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了27年,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他们深入中国西北,探访了撒拉族、东乡族、回族、藏族和汉族的村庄,进行传教活动。海映光夫妇多次往返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与狄道(今临洮)之间,而这组照片正是他在旅途中用相机记录下的西北风情。
1934年,海映光夫妇和孩子们准备离开河州,他们登上了前往目的地的汽车。孩子们兴奋地坐在吉普车的引擎盖上,而车的驾驶员则是诺森牧师。照片中的他们微笑着,充满期待。
在河州和狄道之间的道路上,海映光拍下了一辆当地人称为“草窝子”的四驾马车在路上飞驰的场景,旁边是一群正在吃草的绵羊。河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集散地。海映光还拍到了一个牦牛商队,满载着货物缓慢行驶。旁边的小河上,有人在汲水,一派宁静的乡村风光。
展开剩余78%他们路过了一座古老的桥,桥头有一座精美的牌楼,上面写着“阁化桥”三个字,意思是指桥梁像阁楼一样向上延伸。桥头挂着一块小匾,写着“利济”,这可能是这座桥的真实名字。很多桥梁在古代都被叫做“利济桥”。
在经过一段弯曲的山道时,海映光爬到一座高坡上,俯身拍摄了这张照片。照片中是两匹驮着行李的马和一名背着重物的脚夫,海映光的影子也悄然出现在画面的一角。这张照片捕捉到了西北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朴素的人文风情。
在河州的乡村路边,海映光拍下了一排高大挺拔的树木,许多当地村庄都以这种树木为特色。临洮地区尤其常见这些树,它们成了当地典型的景观。
他们还经过一个小村庄,村庄内有一名穆斯林男子正在忙碌地赶着牲口在麦秸铺满的场地上碾压麦穗。男子驾着一牛一马,拉着石磙反复碾压麦秸,场地周围种着树木,远处还有一片麦田。周围的景色简单又宁静,展示了农村的朴素生活。
有时,路上会看到马帮队伍。这些马帮是旧时常见的运输队,尤其是在山区,道路崎岖,马车难以通行时,马帮便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即使在现代,临夏地区依然有专业的马帮活跃,它们负责运送那些现代车辆无法到达的货物。
海映光还拍到了马帮在山洞里休息的场景。马夫们进入洞中歇息,喝水吃干粮,而马匹则在洞口外休息,准备继续上路。
在西北的一些地区,海映光也偶尔遇到了军队的士兵。两名士兵站在兵营门前,一位身穿军装,手提军刀;另一位穿便装,背着猎枪。海映光提到,这些地方时常会发生叛逃者化身为土匪四处劫掠的现象。
太子寺,今天称为甘肃广河县,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海映光拍摄了这里的一座清真寺宣礼塔,照片中,一名穆斯林正站在塔顶,默默祈祷。附近的黄土高坡上,依山而建的房屋呈现出古老的气息。两名妇女在院门口的黄土地上安静地做着针线活,展现了简单而朴素的乡村生活。
在临洮西郊,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拱北墓地。墓地气势雄伟,砖雕花木的照壁前,一左一右种着两棵高大的树,增添了几分庄严的氛围。这里是西北穆斯林的圣地,人们为先贤和圣徒建造了简洁大气的墓碑,而周围还分布着一些小坟墓,俗称“埋杂滩”。
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还展现了海映光在漫长岁月中与当地人民的紧密联系,以及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尊敬。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可靠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